红尘 发表于 2016-4-29 14:57:37

海口本土连锁便利店加速扩张 加盟店成双刃剑

 连锁零售研究人士表示,便利店是最适合本土化发展的零售业态,可以在比大卖场、超市更广泛的区域内发展生鲜型、时尚型、服务型等多样化的便利店业态。本土的便利店发展类型也不必拘泥于业界的定义、标准,而应以提供便利服务为特征,实行差异化发展,依附于本地消费者的传统购物习惯来设置便利店的品项,最终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。

  经过数年酝酿,海口24小时便利店再迎开店热潮。唱主角的仍然是本土连锁便利品牌,不同的是,这些便利品牌的背后不再是家庭或个体经营者,而是机构配置合理、资金较为充裕的团队作战。在国际甚至国内大连锁便利品牌尚未涉足的岛内市场,本土连锁便利品牌能否抢占先机,称霸一方?

  本土便利店加快布点

  家住人民大道的海口市民龙女士,发现自家大院门口一个月前新开了一家24小时便利店,虽然家门口的大街上杂货店、蛋糕店、报亭以及百米开外的农贸市场、超市一应俱全,可龙女士还是感觉,这家便利店确实很便利,“店面不大,也就30多平方米吧,好像什么都有卖,零食、饮料、熟食、报纸杂志、小日常用品,离家近,还有空调,买起东西来挺舒服的。”

  记者走访多家连锁便利店看到,这些店铺给人印象是店铺标识鲜明简洁,环境整洁有序,空间利用率高,店员着装统一,另有拉卡拉自助终端、鲜花、蛋糕代订等便民设备服务等,处处流露出与都市生活步调一致的快捷感和时尚感。

  据业内人士估算,从去年开始,在海口街道、社区布点的连锁24小时便利店,总量在30家以上,主要为东方便利、环岛易购、K5等本土连锁品牌下辖门店,其中东方便利自去年6月首开门店以来,现已迅速扩展至17家门店,是目前海口拥有门店最多的本土连锁便利品牌。

  事实上,早在2005年海口就已有24小时便利店的萌芽。2008年至2009年间,海口曾出现过六七个品牌的24小时连锁便利店,这股小高潮持续了不到一年时间,不少连锁店或缩水或关停或沦为普通的小杂货店。在当时这股24小时便利店开业高潮期,始终没有一家能拥有超过3个门店。

  “那个时期,海口开24小时便利店的多为家庭或个体经营者,首先在资金上就存在很大问题,开连锁便利店,先期投入非常大。这个业态是讲求规模效益的,没有一定的门店规模,后台的人员、物流系统就无法搭建,反过来,没有后台的系统运作,24小时连锁便利店就很难支撑。”一业内人士分析当年海口便利店热潮快速熄火时说。

  记者了解到,目前海口市场排位靠前的多家连锁便利品牌,其背后或是传统商贸企业主导,或是新兴行业企业转型之作,较当年,不论资金实力还是团队机构配置都上了一个台阶。

  业态趋势明显

  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的一项统计,去年在对百货、大卖场、超市、便利店等多项业态的毛利排名中,便利店的毛利优势相当明显,达到19.1%,超过其它业态,同时本土便利店占据优势。在2011年主要连锁便利店排名中,前11位都是本土便利店。相关资料显示,现在,外资、内资零售商在北上广等一线发达城市对24小时便利店市场的争夺已近白热化,便利店发展的珠江三角洲地区进入快速提升阶段。但在我省,仅有海口正在培育自己的便利店品牌。

  “海口的城市气候和市民的生活习惯,决定了海口是个夜间消费活跃的城市,海口社区商业发展在规划、服务、管理等方面需要提升,社区居民的生活消费需求也有待得到更好的满足,这为便利店业态的发展预留了很大的空间。”海口市商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。

  连锁零售研究人士表示,便利店是最适合本土化发展的零售业态,可以在比大卖场、超市更广泛的区域内发展生鲜型、时尚型、服务型等多样化的便利店业态。本土的便利店发展类型也不必拘泥于业界的定义、标准,而应以提供便利服务为特征,实行差异化发展,依附于本地消费者的传统购物习惯来设置便利店的品项,最终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。

  尽快培养固定消费群

  东方便利连锁机构市场总监许树帜告诉记者,东方便利与东方广场系出同门,从2010年开始筹划,到2011年6月开第一家门店,当年底就开到了11家门店,但直到今年5月,才又新开6家门店。

  “我们虽然是做商贸业出身,但对于便利店这种业态,还处于探索阶段,结合国内外的相关理论和实践摸索,我们感觉,开到10家门店,是一个阶段,开到30个门店,又是一个阶段。有了10家门店后,作为连锁便利店企业,才称得上初具规模,系统运作优势开始体现;到了30家门店,系统才算得上成熟,企业的收支达到平衡点,具备大规模扩张的能力。所以开到11家门店后,我们暂停了扩张门店的脚步,利用几个月时间进行内部调整,积蓄力量。现在进入第二轮扩张。”许树帜表示,东方便利计划在今年国庆前开到30家门店。

  对于“拥有多少门店才能实现企业投入和盈利的平衡,并具备大规模扩张能力”的问题,K5连锁便利机构负责人表示,根据他们的实践,需要门店数达到15家以上。K5去年6月开首店,到目前开7家店关一家店,“希望能在年内实现开15家门店的目标。”

  不论东方还是K5,都对其品牌下的连锁便利店扩张速度表示“慢了点”,究其原因,一是人才难找,从熟知便利店各流通环节的管理者到一线店员,本地都奇缺;更大的困境在于合适的店铺难寻。按照相关理论,24小时便利店单店的服务半径在300米至500米,服务人群覆盖3000人左右,“但在海口,现实是商业网点在规划上并不均衡,大型小区的入住率偏低,适合开便利店的地方本身就不多,而且开店的各项成本如铺租、装修、物流配送等比内地高很多,单店普遍销售额上又只有一、二线大城市的一半甚至1/3,运营压力大。”一位经营者说。

  根据业界研究理论,便利店通常在地区的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时具有发展潜力,人均GDP跃至6000美元,便利店能充分发展。去年海南的人均GDP突破4000美元。但经营者表示,目前海南的城市发展还不是最适合便利店发展的时机,“不过等到合适时再发展就晚了。”

  尽管尚未传出国际或国内大连锁便利品牌有意进驻海南的消息,许树帜分析,这或许只是时间问题,外地品牌要在海南复制连锁模式,技术上没有难题。

  这种未雨绸缪的心态,让本土连锁便利品牌从开店伊始就在考虑一个问题,如何避免当外地品牌进入海南后,自己被竞争对手吃掉。K5便利店负责人说:“7-11是世界的连锁便利品牌,我们在开店时会借鉴7-11的经验,以形成自己独特的办店模式,尽快培养出自己的固定消费群,这样当外地品牌进入时,我们才能抢占先机。”他告诉记者,现在其品牌部分门店已有消费者特地开着车或骑车来消费。

  加盟店成双刃剑

  从外形上看,便利店与传统的夫妻杂货店差别不大,在目标人群上,两者也存在很大的交集,免不了一番短兵相接。

  “各有优势,有赢有输。”许树帜评价便利店和夫妻杂货店时说,“夫妻杂货店一般都是自有铺面,没有铺租压力,家里人轮番上阵,人力成本也低,便利店在这方面不占优势,就必须靠环境、品质、服务取胜。”记者了解到,目前海口连锁便利店单店日销售额均在3000元-4500元左右,单店盈利状况良好。面对便利店的汹汹来袭,杂货店业主们也感觉到了压力,记者从多家便利店企业了解到,去年以来,很多杂货店业主来询问加盟事项。

  以加盟的形式,利用现有优质地段的店铺快速拓展连锁便利品牌门店,不失为抢占市场的利器,但不少连锁品牌经营者都表现出了审慎的态度。“加盟不是光换门面那么简单,需要进行店内人员配置、台账建立等一系列转换工作,加盟商是否能真正融入企业的价值体系,都不好说,目前我们还是以做直营的品牌店为主。”

  采访中,记者遇到一位曾加盟某连锁便利品牌,数月后又退出的杂货店业主,折射出品牌经营者的担心不无道理。这名杂货店业主告诉记者,当初手上有铺面,不知道做什么好,就加盟了一家连锁便利品牌,运营几个月后,自己对各种日杂用品、食品的进货渠道、销售技巧、零售业简单的账目管理等有了了解,就不想再受到连锁企业的束缚。

  “可以理解为,现在海口市场上,传统的夫妻杂货店还有盈利空间,连锁品牌便利店对他们造成的冲击力不够大,但随着城市格局和品味的发育、提升,传统夫妻杂货店向连锁便利店转型是个趋势,这对于本土便利店经营者而言,是挑战,更是机会。”

Alexander 发表于 2016-6-3 07:37:05

要加盟一定要搜索下对方的负面消息,正面的都是软文,信不得的。

美好人生 发表于 2016-7-23 19:26:04

分点多的项目才能考虑啊。

诗意人生 发表于 2016-8-24 15:27:35

要加盟一定要搜索下对方的负面消息,正面的都是软文,信不得的。

舒心 发表于 2016-9-13 17:15:56

选项目一定不能只看广告,要多百度,现在骗加盟费的太多了。

视频秀场 发表于 2016-10-4 12:36:02

现在可以加盟的太多了,还是多看看附近的加盟店的经营状况再做决定的好。

99se 发表于 2016-10-24 05:12:39

真不知道投资啥项目好啊,骗子比真项目多。
页: [1]
查看完整版本: 海口本土连锁便利店加速扩张 加盟店成双刃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