90后小伙返乡创业种草莓 年收入超十万
4月中旬,正值草莓大量成熟上市期。这几天,四川省内江市东兴区田家镇洪坝村的“90后”小伙陈海林也忙坏了,平均每天都有200-300人到他的草莓园来采摘,每天光草莓都要卖几百公斤。90后小伙返乡创业种草莓 年收入超十万从小立志当新农民
从高考结束那年起,返乡创业就成为陈海林努力奋斗的方向。一方面是受到父母的影响,陈海林的父母通过土地流转承包了约1.3公顷土地,种了十多年的蔬菜。种植蔬菜容易受天气等影响,而且蔬菜价格起伏不定,导致传统的种菜模式收入也不稳定。陈海林为此暗暗下定决心,要改变祖辈们“靠天吃饭”的传统思想和模式。
另一方面,在陈海林看来,“民以食为天”这个道理任何时候都不会过时,在农村创业发展种植大有前景,他也希望当一个自由自在的新农民。
陈海林在大学里并没有学习农业专业。在成都双流读大学期间,一次经朋友介绍,陈海林去听了浙江农业专家在双流举办的讲座,了解到沿海地区一些先进种植模式,并吸收了一些比较前卫的思想观念。他还得知,浙江一带的草莓种植发展得很好,促进了当地农民增收。返乡创业的星星之火在他的心中越燃越旺。
做足功课后返乡创业
2015年大学毕业后,陈海林就回到田家镇种植草莓。当时他面临的压力不小:一方面,其父母觉得好不容易供他读大学,本以为可以就此跃出“农”门,在大城市里考个公务员或者当一般的上班族什么的,结果在外面走了一圈最后他又回到了农村,一开始父母自然不能接受;另一方面,父母都种植蔬菜十多年了,现在要“划”出大约0.67公顷土地来栽种草莓,之前他们从未种过,因此心里也没有底。
为了栽种草莓,前期陈海林已经做了不少“功课”——他经常泡在一些农业论坛,与网友交流经验,并通过电子邮件向一些专家、教授请教相关知识。功夫不负有心人,并非科班出身的他通过勤奋学习和实践,从“门外汉”逐渐转变为“行家里手”。同时,他还积极给父母做思想工作。看到陈海林种草莓的决心如此坚决,父母也就只好由他了。
头年就遇到销路问题
有了规划,关键在行动。第一年,陈海林就尝试栽种了约0.67公顷冬草莓,将书本、网站里学到的知识付诸实践。据介绍,冬草莓成熟期为当年8月底到次年5月初,有8个多月的时间。为了减少成本,搭建大棚、清理老叶、拔除杂草、疏花疏果等很多工作都要亲自做,时间一长,他的双手也被磨起了老茧。
在陈海林和家人的努力下,第一年草莓就获得了大丰收,令他们兴奋不已。不过,和很多创业者一样,他们也面临着销路问题。他们主要将草莓运到内江城里卖,方法很传统,效果不太好,一些草莓因为卖不出去最后烂在了地里,让他们感到非常痛心。第一年下来,总共收入只有几万元,再刨去人工、建大棚等一些成本,收入就更加微薄了。不过这也让陈海林意识到,种植草莓除了提高种植技术外,如何拓宽销路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点。
今年收入突破十万元
今年,陈海林积极通过新媒体加大草莓基地宣传,开展了一些采摘草莓的活动,为草莓基地增加人气的同时,也打响了草莓园的知名度,提高了影响力。“今年草莓根本不愁卖,平均每天都有300人左右到草莓基地来采摘。”
陈海林算了一笔账,“今年我的草莓有1公顷,由于雪灾产量受到影响,销售收入刨去人工、农资等支出,平均每0.07公顷地的产值在8000元上下,这样算下来收入在12万元左右。”
现在内江到田家的快速通道已经开通,交通更加便捷了,而且长江记者家园游客增加,带动了沿线的产业发展,这些有利因素让陈海林对自己的创业更加有信心。他瞅准商机,准备扩大草莓基地的规模,提升基础设施建设,以接待更多游客,同时增加一些休闲娱乐设施,让顾客上门可以享受到更好的服务。还有半个多月草莓下市后,他打算在地里栽种其他应季的蔬菜,提高土地利用率,让土地充分发挥价值。
在市场销路方面,陈海林一方面准备发展电商扩大销路,另一方面积极开展新鲜草莓配送服务,缩短从草莓采摘到送至居民餐桌的时间,让市民可以吃到更加新鲜的草莓。
页:
[1]